Re: [好奇] 台灣企業永遠代工 ?
※ 引述《triste (麥肯錫之夢)》之銘言:
: 這可能是我在八掛板,第一po吧,因為我真得覺得這是對台灣未來很重要的議題。
: 首先,大家常拿代工對比品牌,我本身是一直覺得有點奇怪。
: 因為代工本身也是有品牌的,就晶圓代工全世界都知道台積電做出來的良率好,所以大廠
: 開規格都會多少咬住這些規格,某種程度上,你可以說台積電正在影響世界。只是他們的
: 品牌主要是針對內行,即business to business的型態,所以可以說只有內行人會感受到
: 他們的品牌魅力。btob的品牌通常在價錢、品質,服務,回扣,野心這些方面著墨較多。
: 一般我們市面上熟知的品牌,像Apple,三星,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客戶直接面對End user
: ,所以一般市井小民,會不斷看到他們在媒體上的各種廣告宣傳,強調他們品牌與情感之
: 間的聯想,希望終端消費者因為品牌的品質或情感連結超過理性思考,進而影響購買決策
: ,就像蘋果給人創新,酷,三星這幾年從便宜韓貨,到便宜且品質可接受的韓貨。白話一
: 點就是你愛上一個妹,當然願意超出理智的砸大錢或是當好人。
: 在討論怎麼做之前,我覺得要先討論『為什麼要做品牌』
: 我自己感受到,所有公司都會面臨到下列窘境,產業只會愈來愈成熟,競爭愈來愈激烈,
: 企業愈來愈難成長,在成長的壓力下,大體上兩個選擇....
: 跳下一個黃金高獲利高成長產業,聽起來很聰明,媽的做爛了我敢快跳下一個,但執行上
: 的難處卻是,你基本上是捨棄在某產業代工技術上的專業,去重新學下一個代工專業。也
: 是為什我們常常講產業升級,政府要下海一起參戰,才能讓企業存活率高點,因為不光是
: 學新技術,你的設備廠房都要大翻新,高階製程設備我們擁有的自製能力是非常微小的。
: 走上這條路,政策上,稅阿,優貸阿,這些銀彈支援前線絕對是少不了的。
: 第二個難處是,大家都知道一堆金磚國人力便宜,我們唯一的出路只有人力素質,這跟台
: 灣的教育實在息息相關,過去十幾年(不用懷疑我連藍綠一起罵,我覺得舊式教育方式,
: 聯考,低大學率時代出來的學子紮實多了)我記得大概從一個點子王吳精開始吧,這方面
: 真的乏善可陳。
: 這個選擇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台灣的民族性非常適合代工..(吃苦耐勞,將本求利,會鑽漏
: 洞)不要懷疑,會鑽漏洞,省那一塊兩塊,正是我們累積起來電爆國外的原因。同時,代
: 工久了,我們自有一套在代工業中歷史傳承下來的精益求精的作戰策略。如果是事情會成
: 功,在於人對了,那這條選擇誠然是一條『發揮自己的天才』『歷史環境孕育出的奇特人
: 種』之路。
: 總體而言產業升級這個選項,我覺得政府是關鍵,而本國的政治,嗯....
: 在跳產業之外,大部份企業都是走上,產品=>服務=>專利=>財務操作 的成長之路。
: 我自己的感覺是品牌大約在服務和專利之間吧。
: 一開始做服務,只是硬體毛利殺翻了,拼服務算免費的吧。但是久了之後,服務反而做出
: 專業來,反而和競爭者殺出一道明顯的區隔,就像郭董以前不是133還是什的,我忘記了
: 就是1趴的不良率,3天內貨送到之類的,造就鴻海盛世。嚴格來講鴻海也是有做品牌的,
: 裡面那些製程也是一堆別的工廠想仿但是學不太來的製程技術,只是我們往往羨慕做在筆
: 電前的專利rd技術,而忽略在惡劣工廠環境下孕育出的點點滴滴改善。我們一般覺得鴻海
: 沒品牌,其實是因他的品牌是to B的生意,而不是爽度比較高的to C生意。
: 如果我們討論的是to C的品牌的話,我覺得倒不是錢會賺得比較多,只是基於出錢的是大
: 爺,愈接近顧客的影響力較強,在跟代工廠談判時立場也較主動。所以會讓人覺得有品牌
: 真屌的感覺。做to C的生意,講白了就五個階段,價格=>品質=>服務=>形象=>情感。只做
: 到品質其實還不會是真的有影響力有賺頭的大牌,就像toyota剛進入美國市場時,也是得
: 砸銀彈促銷,讓人家開始用了感受到品質跟價錢比,最後讓老美也對toyota產生『省油』
: 『值得信賴』的形象與情感。
: 做品牌最難得難處就如同上面說的,最終的目標是情感。而舉凡情感類的玩意兒,各位可
: 以聯想成宗教,宗教他媽的最難的就是有第一批信徒,只要有了之後,人云亦云之下很容
: 易輕鬆影響一些中間選民加入。當然,前提是你的價格品質服務形象,在那邊要很硬。一
: 般神棍都是掰在形象情感超威,但是價格(詐財)品質(虎爛得)被踢爆。
: 我覺得台灣做to C 品牌最大的難處就在這邊
: 一、我們to C的內需市場很小,又沒有韓國那種民族性愛用國貨加政府頃全力培植,讓
: 我們撐過培養第一批信徒的艱困期。acer當年沒政府救,已經要掰了。
: 二、我們的人民民族性非常不適合品牌行銷。
: 大部份北美人,他們會覺得用同一個牌子相容性,服務都會較好,所以我願意花較
: 高的錢,來保障未來少一些麻煩。但土生土長的我了解,我們普遍是不願意為服務
: 付費的,我們從小訓練非常好最佳化的能力,買電腦會打聽到鍵盤 A牌好,硬碟
: B牌好,螢慕??挑 C牌CP值最高。以後會有風險,乾,賭一下啦沒醬雖的,遇到再
: 說。再來我們軟體和智財觀念也還不夠完整,通常軟體在solution中是扮演整合性
: 的角色。以上這點在to C品牌的的第三階段,服務部份形成很大的阻礙。不光是台
: 灣品牌,外商大牌來台灣因為錯估這點而慘敗的,不在少數。(IBM...)
: 三、我覺得我們欠缺國際化人才。
: 承第二點,台灣沒內需,人民個性不對盤,好阿,我去歐美做總行了吧?
: 但要做一個地方的生意,就要有懂在地化文化的人才。這裡國際化,絕對不是指
: 膚淺的向上提升全民英檢,英文到了可以溝通程度之後,重點是了解外國人在文化
: 與環境下所塑造出的思考與決策過程。就像老美覺得the stronger the better,所
: 以他們願意買大而耗油的車,或是老美的思考模式是蠻好大喜功的想找long term
: solution,這是優點也是缺點。又或是老美說服人時,習慣把事情簡化成三項,廣
: 告是不是就該有因應的策略。
: 四、我們企業很不願意培養人才,也不願意真正的做研發。
: 我們企業想要人才,每家都在跟人力銀行哭夭『素質低落』,但就是不願意自己培養
: 大家都知道培養不論是培養『研發技術人才』或是『國際化人才』,都是需要時間
: 環境跟金錢。我舉我自己當例子,給我來國外工作機會的外商,除了薪水我是拿美
: 金之外,我其餘的機票,租屋,補助,福利,加起來至少超過一百萬台幣。我在國
: 外服務兩年半後回來,也沒有強制規定的義務條款。換句話來,我可能一回來就烙
: 幹,跳槽,或是待在國外不回來。但只要一百個像我這樣機會的人,有十個願意回
: 來,對這家外商,在國際化的市場絕對是長遠正面的影響。我相信很少台灣公司願
: 意出這些額外的子彈來培育人才。在關鍵技術部份,也是如此,我們的務實的民族
: 性讓我們成功,也挶限了我們永遠不願意做這種可能是一場空的人才投資。
: 不過在品牌這方面,我覺得台灣最有機會的會是奢華產業。麥肯錫2006年內部對台灣
: enduser報告裡,描述的第一條特質,是迷信歐日奢華品牌。有點悲哀,但是也相對點
: 出可能的策略。只是這條策略,跳過了服務跟形象,直接塑造使用者帶這個lv包,就
: 是有優越感代表我有錢我比其他人有水準的情感塑求。
: 人才部份,我覺得如果企業覺得做這個投資成本過高,應該想法子嘗試投資或合作學
: 校用交換學生等計畫,或是引見去國外知名大廠intern來蠻慢提升這些人力資源。這
: 個部份我就不是專業了,或許非專業的人總是能看到問題,卻無力提出對這個社會國
: 家具體可實行性高的見解吧。
: 這些都是我們在to C品牌世界裡,遇到的困難跟可能的希望。
: 僅以個人的感受,分享一些我對這議題的看法。
: 希望能給關心台灣這個議題的年輕人一些小小靈感,那我這兩小時打字就是美好的付出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6.151.253.67
※ 編輯: brandont 來自: 216.151.253.67 (09/04 04:27)
首先在下感謝 t 大這篇好文,雖然很驚訝在八卦板上看到這麼專業的見解就是了
在下也來說說之前寫過的一點想法
經營代工跟品牌 (這裡指的是 B2C) 是完全不一樣的經營思維
經營代工最重要的心態卻是成本導向
而非經營品牌行銷各個領域所重視的價值導向
成本導向底下的思維
是軍隊化的管理
是前仆後繼爆肝的監控生產線的狀況
是逐水草而居,不斷的往更便宜、人工成本更低的地方設廠
現在是中國,之後是越南,總有一天基礎設備起來了就是非洲這些成本更低廉的地方
在微笑曲線下,賺的是最辛苦的錢,犧牲的是多少原本有創造力的人才
為了規避代工過度依賴主要客戶風險
大廠才想說要自立品牌
出發點不外乎很簡單
生產產品從頭到腳我幾乎都包
沒甚麼道理我自立品牌會失敗
然而,就是這個經營心態的差異
到消費者手上的最後這一哩路,走的異常的艱難
宏碁花了多少年的教訓、時間、失敗的投資
才慢慢有一點經營北美市場的概念
經營品牌要的不多
就是持續的達成你給客戶的承諾
如此而已
再好的產品/ 品牌
品牌定位不明確
舖貨通路打不進去
弄了文化背景不同的廣告
找了不對的人
訂價策略失敗
售後服務網路沒建立好
都賣不出去
消費者或許會被絢麗的廣告感動
掏出第一次的錢包購買
然而沒有持續經營的承諾
消費者就只會掏出這一次了
沒有人會想當傻子
品牌跟行銷不是只有看得到的地方精彩
廣告定調不對
就好像泥牛入海
花光了預算卻看不到效果
產品不夠紮實、區隔不夠、訂價不對
沒有經銷商會願意下訂單的
經營幾個主要客戶
真的跟經營幾千幾萬個直接面對產品的消費者
想的考慮的完全不同
今天管你品牌或是代工,要在市場競爭
就是要找競爭的利基
台積電不斷的投資新的生產技術跟提升良率
鴻海不斷的在專利方面跟上下游整併
都是競爭的方式
今天最可笑的是,當我們的政府再喊兩兆雙星的口號
優惠這些產業生產的稅負,希望這些產業利用這些條件升級的同時
這些產業並不把這些資源花在開發更多自有技術跟專利
反而把這些優惠當成理所當然,更瘋狂的擴充產能、像更上游的供應商買設備
短期之內或許可以衝到更多的訂單
但長遠來看,產業還是會成熟,毛利還是會越來越低,競爭還是會越來越激烈
而被套住的生產設備、土地廠房跟廉價的勞工
卻不能在其他更高附加價值的地方變現
看看 DRAM 產業吧,花了政府大把銀子,卻跟國外廠商引進技術轉移
錢燒完了能留下甚麼,賠了是投資人政府買單,賺了是這些經營團隊分?
然後內線交易?然後平安脫身下莊?
最後更可笑的是,又是同樣的一批人,在這些稅負優惠取消之後哇哇叫
同樣是代工,有靠政府的投資研發抓住更多利基屹立不搖的台積電
也有早就看清,到大陸東歐全球布局分散風險、一個產業代工做到頂了換另一個的鴻海
但有更多只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只會買技術用廉價勞工大量低價搶單
取消賦稅優惠就沒有任何競爭力,只會用低價競爭的代工廠!!
長遠來看,政府培植這些產業幹嘛?
台灣本來就不是一個內需市場很大、資源很多的國家
政府的支援很重要,但曾幾何時,除了錢之外,這些支援不扯後腿就偷笑了
經濟政策上
因為意識形態限制企業的投資
你以為台積電這些人是笨的啊,沒有風險管理的概念跟能力嗎?
把最頂尖的生產技術流到大陸培養競爭對手有甚麼好處
哪需要你大有為政府擔心?規劃政策的盡是一些不懂產業的人才
當然只能淪為畫大餅跟喊口號,真下去做的早跳下去做了,拐個彎而已,誰等你開放
教育政策上
口口聲聲說要提升研發能量,人才的缺口卻補不起來
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計畫,哪一個是錢用在刀口上的?
不蓋一些蠢建築就算了
有多少資源能找國際大廠合作建教計畫?
請哪些國際知名的教授來台灣教育下一代?
看看那些五分八分就可以上大學的,畢業以後會是人力資源嗎?
難道真要搞到滿街都是碩士博士,企業界卻找不到一個可用之兵的荒謬景象嗎?
至於哪個產業適合培養品牌?
台灣不是沒有世界知名的品牌啊
捷安特低調默默經營了幾十年,好不容易有了現在的局面
Garmin 結合美國行銷人才跟台灣研發人才,佔了接近五成的市場佔有率
宏達電撐了這麼多年,又經過多普達的教訓
HTC 現在不也是 SmartPhone 的主要品牌嗎?
跟 t 大不同的想法是,在下倒是覺得台灣要培養奢華產業的品牌很難
因為奢華產業精品的品牌形象是需要文化與背後的工藝精神支撐的
這需要時間,長遠的品牌形象不只是一季兩季成功的產品可以打造出來的
不是經營者喊爽,消費者就會洗腦上當受騙的
比較有可能的還是 3C 品牌
只是經營者的心態跟跨國經營的企業文化與執行策略
還是成敗的關鍵
推 lovewhite:專業文 推! 09/04 04:35
推 MikeMyers:泥牛入海是這樣用嗎?? 09/04 04:37
推 lovewhite:用來比喻一去不復返 這樣用應該沒錯吧? 09/04 04:40
→ brandont:在下用泥牛入海是取其引申意 09/04 04:41
推 Godzilla28:HTC不是smartphone的領導品牌 進美州都還沒打入 好文! 09/04 05:07
→ Godzilla28:Blackbarry在美國紅多了 HTC還要加油 畢竟還是代工起家 09/04 05:12
→ Godzilla28:不過整篇文還是有內容的 推 09/04 05:13
推 Godzilla28:基本上代工業不是賺不到錢 只是造就了台灣高工時低時薪 09/04 05:16
→ Godzilla28:說實在話 是誰都會羨慕老美那種有大市場的支持 09/04 05:17
→ brandont:受教了,的確,我會把 HTC 的部分修掉 09/04 05:17
※ 編輯: brandont 來自: 216.151.253.67 (09/04 05:18)
→ brandont:以 07 Q3 來說, iPhone, BlackBerry 跟其他廠商鼎足三分 09/04 05:19
推 shouri:宏達 加油~~~馬上就有姑狗機殺去美國囉~~~ 09/04 06:34
→ Godzilla28:2008HTC SP歐洲佔第三7% 比第一Nokia 71%還差遠了 09/04 08:06
→ Godzilla28:最近聽同學說都被外派boston佈局 看鑽石機衝得如何了 09/04 08:08
推 jesulafe:中肯 09/04 09:54
推 DreamYeh:====感謝分享代工業的精采討論,茲M文收精華區處理====== 09/04 10:3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