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難以理解的軟體工程師生涯

【令人難以理解的軟體工程師生涯】
一、
我們公司的 Windows 版軟體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經過歷代工程師的整治之後,內容已經凌亂不堪。過去三個月,我找時間自己重寫了整個主程式。原本數萬行的程式,被我重寫的只剩下數千行,功能不變,效能更好,而且架構儼然。
前幾天完成 Alpha 版之後,我不禁開懷大笑,笑聲驚動整個辦公室。
二、
在重寫這個程式的這段期間,前兩個月,我每週花在這個程式上的時間應該不會超過四個小時。後來我趁著農曆新年沒事幹,跑到公司加班數天,但是一天寫程式的時間也不會超過四個小時。
通常我白天寫兩、三個小時的程式,遇到瓶頸就去忙別的事,或者乾脆回家吃晚飯,晚上睡覺前,躺在床上用手機查一下資料,第二天上班走在路上,就會很自然的想到不錯的解法。
寫程式是一種創作,不是做苦工,不能每天在電腦前面枯坐十幾個小時,否則超時工作,只會讓自己的腦筋變得更糊塗。
我所認識的許多寫程式高手,每天寫程式的時間都不會太長。
三、
1995 年的時候,有一天在美國鹽湖城,我陪著趨勢科技的創辦人張明正扶著他爸爸過馬路,他突然跟我說:「宜敬,我實在搞不懂,在軟體這個行業,一個優秀的工程師的產出可以輕易抵得上一、二十個平庸的工程師,但是公司最多只要付他兩、三倍的薪水。那為什麼還有公司願意付錢雇用那些很平庸的工程師呢?」
當時我博士剛畢業,當然不知道要如何回答他的問題;而現在過了這麼多年,我還是不知道要如何回答那個問題。
而當時張明正會問我那個問題,應該是因為我介紹了幾位同學跟朋友到趨勢科技工作。那幾位都是以一當十、以一當百的高手。趨勢科技當時沒有給他們十倍、百倍的薪水,但是對他們也不薄,給了他們不少的股票。
後來趨勢在日本上市,我那幾位朋友都成了億萬富翁,財富應該超過一般工程師的十倍、百倍吧?
四、
寫一個大型程式,並不是「人多好辦事」。
如果是土木工程或是製造業,人越多、產出就越大。如果一個計畫延誤了,就多調一些人手過來幫忙。
但是在軟體工程裡,人越多,就越是難以協調,寫出來的程式也往往品質越差、效能越糟糕。
這就是有名的”The Mythical Man-Month: Adding manpower to a late software project makes it later"。
IBM在1960年代開發OS/360作業系統軟體時,就發現了這個奇特的現象。
所以我也搞不懂,大型軟體公司雇用了那麼多的軟體工程師幹嘛?
五、
我在當兵的時候,有一陣子在台中十軍團的資訊中心擔任資訊官。那時候我手下有兩名資訊科系畢業的大專兵,但是我嫌他們兩人寫程式寫的太慢,而解釋給他們聽更是費事,還不如我自己動手寫比較快。
所以我就叫他們到一邊涼快,所有的程式都由我來寫就好。而他們兩人覺得很不好意思,就泡了很好喝的奶茶給我喝。
後來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
六、
寫程式並不是寫的越長越好、越厲害。
我年輕在台大資訊工程系的時候,會跟朋友炫耀說:「我寫的程式語言編譯程式,總共有一萬多行耶。」
後來我去美國布朗大學讀電腦科學博士,畢業的時候喜歡跟朋友炫耀:「我的博士論文那個程式,功能那麼強大,但是我只用了七、八千行程式就搞定了耶。」
七、
二流的軟體工程師,喜歡把簡單的問題弄的複雜,寫出別人看不懂的程式。
一流的軟體工程師,喜歡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寫出架構清楚明白的程式,讓人看了之後,覺得問題好像很簡單。
三流的軟體工程師會去崇拜二流的軟體工程師,因為他們會覺得二流工程師寫的程式都看不懂,一定是超級厲害;
三流的軟體工程師不會去崇拜一流的軟體工程師,因為他們會覺得一流工程師所做的事情都很好懂,好像都很簡單。
只有一流的的軟體工程師才會佩服一流的軟體工程師,因為只有他們才能看的出來,其他的一流軟體工程師厲害在哪裡?
台灣的軟體業如此,美國的軟體業也大致如此。
八、
直到1980年代末期,IBM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腦公司。而當時 IBM 找了一些原來是做硬體製造的高階主管來管軟體部門。
那些高階主管依照他們管理製造部門的經驗,決定用KLOC (thousands lines of code),也就是每位軟體工程師每年寫出多少行程式來計算軟體部門的效率。
結果軟體工程師們都「短話長說」,寫出一堆落落長又沒有效率的軟體程式。
九、
要成為一流的軟體工程師,必須熟悉了解電腦科學的各種基礎理論,也必須累積長時間的實務經驗。
我在布朗大學電腦科學系讀博士修課的時候,程式作業的份量非常重。上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課的時候,教授要我們每個人獨立寫一個包含File System與 Process System的迷你Unix作業系統;
上編譯程式(Compiler)課的時候,教授要我們每個人獨立寫一個 Compiler,而且每一個模組還必須用兩個以上的方法寫,然後互相比較;
而上 Andy Van Dam 教授的電腦圖學,那簡直就是人間煉獄。當時助教發問卷調查,發現每位學生每週花在寫那堂課的程式的平均時間超過四十個小時,學生們幾乎要群起造反。
但是修過上述那三門課而沒有被當掉、又拿高分的,就成了懂理論又懂寫程式的高手、高高手。
十、
當年我在布朗大學讀博士的時候,我估計我們系上像我這種等級的寫程式高手,大概有十來個吧?
但是我們系上公認最厲害的寫程式高手,還是我的指導教授 Prof. Steve Reiss。他一個人大概抵得上五到十個我們這種等級的工程師。
關於他的傳說很多。有一次我去他的辦公室找他,看到他正在玩接龍遊戲。他被我發現了,有點不好意思,趕緊跟我說,他覺得 Windows 上的接龍遊戲很好玩,但是他沒有 Windows 電腦,所以就花了四、五天,利用零散的時間在他自己的 Sun Work Station 上面寫了一個類似的接龍遊戲,包含彩色的圖像介面等等。
想玩電玩就自己寫一個?我很想笑,但又差點在我師父面前跪了下來。
十一、
我在布朗大學認識的那些軟體高手,後來真正以寫程式為志業,然後寫出偉大又廣泛被使用的程式的,應該不多。
因為有些人後來去當大學教授,教授通常是不會自己寫程式的。久了之後,我不知道他們的功力剩下多少?
有些人後來為了拿高薪,去一些大公司寫一些很沒營養又很無趣的程式。久了之後,我不知道他們的功力剩下多少?
有些人後來進入產業界工作,沒多久就升上了管理職,而管理職人員通常是不會自己寫程式的。久了之後,我不知道他們的功力剩下多少?
所以程式高手原本就不多,而一直繼續在寫程式的程式高手就更是稀有了。
十二、
美國的軟體業有一個老笑話:如果有兩個工程師在同一個團隊,一個很會寫程式,另一個很不會寫程式,那後來升上經理的,一定是那個不會寫程式的。
因為團隊需要那個會寫程式的留下來寫程式。
十三、
我寫程式的功力最高的時候,應該是二十多年前我剛拿到博士的時候,那時候我又懂理論、又累積了大量的寫程式經驗。我不敢說自己能以一當百,但是以一當十應該是綽綽有餘的。
只可惜,沒多久之後我就升上了管理職,而當上了經理、協理、總經理之後,如果還自己寫程式的話,那是會被別人笑的。
所以我就不再寫程式了,而且我也學會,要在自己的部門多擺一些工程師,否則陣仗不夠大,會被別的部門瞧不起,也會被我的上司瞧不起。
二十年下來,我的功力大概只剩下兩三成。
十四、
我現在終於自己當了老闆。而當上了老闆之後,最大好處之一,就是我高興寫程式就可以寫程式。就算有人要笑我,我也可以不理他們。
十五、
我趁過年期間重寫了我們公司的 Windows 主程式,完成之後,自覺功力已經恢復到當年的三、四成,不禁大樂。
不過我還是覺得,軟體工程還真是一門很難以理解的行業。雖然我本身就是一個軟體工程師,雖然我的博士論文研究的就是程式開發環境(Programming Environment),主題就是我在這邊所說的這些問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心得] 這是一篇勸世文

[閒聊] 女生會觀察男生手上的手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