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南部年輕人的忠告:想回鄉?30歲後再說吧

《20幾歲,就定位:堅定去做你認為對的工作》

給中南部年輕人的忠告:想回鄉?30歲後再說吧

撰文者洪雪珍

回中南部前,先練就一身本事
才5年前,我常接到中南部求職者來電積極爭取面試機會,理由是中南部的工作機會少,找不到和他們志趣相符的工作,像媒體業、廣告業、時尚業……都集中在台北,唸這些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只能往台北跑。常常為了一場早上的面試,他們必須前一天就搭車北上,省錢的還會在車站過夜。
這兩年情形倒過來,老家在中南部的二十幾歲年輕同事陸續辭職回家,理由是父母老邁或生病了,必須回家照顧,想就近在家鄉找工作,不合志趣也沒關係。
但追究起來,其實都是因為台北房價飆漲驚人,在台北無立椎之地,不如歸去住在父母家省吃省住,說不定有機會買房子,也才有膽子結婚生小孩,奢談未來。否則在台北繼續工作下去,他們盤算著:「無法落地生根,到頭來是否一場空?」
看來房價若再飆下去,只剩台北年輕人敢在台北就業了。
留在台北,學到一身好武功
畢業驪聲響起,中南部年輕人第一個面臨的問題是,到台北求職,或回家鄉找工作?
他們的考慮很現實,畢業生起薪低,扣掉房租、交通、吃用等,根本剩不了多少錢。加上台灣半數畢業生扛有學貸,一畢業就面臨還債的沈重壓力,一個月少則還掉數千元貸款,在台北要活下去真是很難的事。可是若回中南部,對於不具備專業技能的年輕人,只剩下工廠作業員、超商時薪工作等著他們,等於唸了四年大學是白唸的,讓人心有不甘。
這是一場世紀大騙局!我們的教育制度讓這一代在無用的學歷中迷失了,台灣有162所大專院校,不愛唸書或唸不起的新生代都不去學技術,反而擠進大學,偏偏家境差的孩子多半就讀私立大學,從大一開始申請學貸,畢業後,迎接他們的是青年高失業率13%、22K低薪、企業抱怨大學生素質低、揹著學貸還十年……
每次這一群無助的二十幾歲年輕人問我,要不要回家鄉工作,我都心痛到不行,覺得這個國家對他們不公平,怎麼讓一個年輕人才畢業就了無希望?我看得出來,他們想在台北努力打拚,可是現實逼得他們無法做這樣的選擇。但是每次我仍然會很殘忍、很堅定的給同一個答案:「留在台北!」
還不到回家的年齡
原因很簡單!二十幾歲是學習的年紀,而只有留在競爭最白熱化的地方,才能快速紮實的學習,鍛鍊出一身絕世武功,到時才有資格決定是否回家。沒有本事的人一生是做不了決定的,都是被現實世界所決定。
人生最值得回憶的事,都是有甘有苦,而且是苦盡甘來。
二十幾歲年輕力壯,不是享受的年紀,不應該將時間花在吃喝玩樂,而是將自己丟到一個絕境裡,比如在台北工作,拿22K,租房子,騎機車,每天打拚十幾個小時,在一起的死黨一個比一個窮……看起來好像衰到不行,可是十年下來一定有所成,任何困難挫折再也打不倒。苦在前頭,讓人更珍惜後頭的甘甜,懂得一步一腳印實實在在,不致走錯踏空而盡毀前程。
二十幾歲不是存錢的年紀。22K存十年也買不了房子,放棄吧!這時你要做的是花錢進修、花錢交朋友、花錢學經驗……把自己的競爭力墊高,爭取3、5年後每次加薪是萬元起跳。千萬不要為了眼前的兩、三千元換工作,搞亂人生方向。
十年後你才三十出頭,存下第一桶金,能力經驗也足夠,個性成熟穩重,再來決定是否回中南部還不遲。二十幾歲做這個決定太早,因為這時還不確定未來人生方向,也不具備足夠的能力經驗,更缺乏遠見視野,做的決定很可能誤了一生。
回鄉創業,不見得人人合適
媒體最近經常報導,有年輕人回家鄉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其實媒體報導不能全信!首先,媒體認為年輕人回鄉工作是時髦的潮流,報導的一定是成功案例,讓人覺得回鄉工作充滿陽光,有希望有未來。其次,媒體報導的多半是創業案例,不是就業案例,如果你沒有錢創業,那就不要受這些報導影響。
這些創業的年輕人,都是將父母的老公司翻新,注入新時代的新作法,比如增加網路行銷等,或是讓父母拿出數千萬元打造一個新事業,比如在清境農場賣巧克力……你有這樣的父母嗎?沒有嘛!所以那是別人的故事,不是你要走的路。更重要的是,媒體並沒有提到,這些年輕人創業是否成功獲利,而是強調他們走的是一條不一樣的路,因此能不能借鏡尚待時間觀察。
考公務員?留給會考試的人吧!
每年考公務員有30萬大軍,幾乎是台灣年輕人就業的第一志願,原因很簡單,工作穩定,薪水比一般上班族好,退休後生活有保障。
我有一個同事做得好好的,有一天突然提辭去考公務員,「考上了,一個月5、6萬元,還有退休俸,」今年36歲的他靦腆一笑:「在公家機關工作有保障,親事也比較好談。」
工作穩定,不怕裁員
一般上班族退休時,最多領到幾百萬元,科長級的公務員領到的退休俸平均有2500萬元,當國內14年未調薪時,他們每年仍可以按資歷調升3%。民間企業現在都是實施責任制,沒有在領加班費的,可是公務員不是準時下班就是有加班費。
很多企業都實施:考績落在最後5%的員工須裁員,最多輔導一兩年,再不行就請他們走路,可是公務員是十年內拿三次丙等才會被裁掉。
上班族非常眼紅公務員的「不當利益」,媒體也檢討得很兇,逼急了考試院長關中,跳出來挺身為公務員辯解:「公務員不等於一般人」、「你考得上,國家就保障你一輩子」,這番話直白的道出公務員的心聲,卻惹得朝野更爭議不休。
考上公務員,保證一生衣食無憂
父母最常唸二十幾歲年輕人:「你為什麼不去考個公務員做做呢?」他們盤算著,畢業不去就業,在家蹲個2、3年考上公務員,工作穩定不怕裁員,一生衣食無憂,是一個非常值得投資的好生意!很多年輕人的二十幾歲便是在準備公務員考試中度過,除非過了30歲,否則父母不會放棄子女考公務員的期待。
經濟愈不景氣,補習班生意愈興旺,考生人數年年破紀錄。這兩年,研究所畢業不保證就業,也不表示會領到高薪,所以考研究所的人數銳減,可是公職補習班反而出現報名的排隊人潮,這一漲一跌可以看到就業市場的劇烈變化。
父母也加入  考場如戰場
僧多粥少,公務員難考,有人一考5、6年也未必考上,所以很多年輕人會猶豫,「究竟要不要再考下去?會不會考到30歲一場空?」將就業的第一黃金年紀二十幾歲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風險高,心裡的衝突不斷。
而這一條衝突火線也延燒到父母,媽媽要兒子年年考,直到考上為止,爸爸認為考一兩年夠了,應該放兒子到社會上去磨練,父母兩人為了兒子考不考公務員冷戰多年的例子在所多有。所以考公職不只是年輕人的個人職涯問題,已經演變為家庭問題、婚姻問題。
最近有一位工讀生請辭,握著拳對我說:「給自己一次機會,讓自己考上!」他嘴裡說得鏗鏘有力,眼睛竟是黯淡無神,可見得對考試不是那麼有把握。
他五專與科大唸的都是第一志願,人長得高挺帥氣,退伍兩年都當工讀生,為的是準時上下班,工作壓力小,多些時間準備考公職考試。畢業了還當工讀生,他的內心很掙扎,覺得一個大男人應該力求表現,可是一轉念,又不想表現太亮眼,免得工作掉到自己頭上,分散心力。工作了兩年,學到的有限。
還有另一位工讀生考上書記官後,薪水蹦的跳到4、5萬元。我後來上法庭,才知道書記官就像我們開會時的紀錄員,這樣單純的工作在魚躍龍門後,身價硬是多一倍餘,年年再加薪,退休領數千萬元,這已不只是天差地別可以形容!
九成九考不上的人,請設停損點
務實的來看,怎麼算都值得考考看,考上了像拿到一張保命符,但這種幸運兒只有千分之三,99%的人根本考不上。如果你是這九成九的人,該怎麼打算呢?時間是金錢,二十幾歲是就業市場給新鮮人機會最大方的黃金歲月,投資在考公職上必須設停損點,不宜拖過30歲,而且建議分為三階段準備考試。
26歲前,可以不就業而在家全力衝刺;26歲至28歲之間,最好找一份工作,給自己一個資歷,當作沒考上的預備緩衝,晚上與假日再猛K;過了28歲,30歲前,工作最好和未來志向相符,不要再只是隨便找一份工作,這時準備公職會有兩頭燒的煎熬。
不過工作除了賺到安穩日子外,還有很多其他收獲,老天是公平的,少給你些錢,就會多給些別的好處,考不上公務員不代表是輸家,贏面還是很大。
練成T型人才
畢業生最常問到「到大企業或小公司工作?」可是很抱歉,我要說一句良心話,能問這個問題的,只有排名前面的國立大學畢業生、或學有一技之長的科技大學畢業生。至於其他學校的畢業生,這根本不是問題,因為很少大企業會想錄用。
台灣97%是中小企業,提供六、七成的職缺,因此大多數畢業生都進入中小企業,不過他們想的是遠遠的另一碗飯:大企業!
相對的,yes123求職網有很多大企業客戶,每次客戶包辦給我們招募專案時,開出來的條件都是一個樣兒:「台成清交!」我們都會請大企業再放寬些條件,他們就會很無奈的說:「好吧,那就再加中央,還有台科大、北科大。」口氣相當勉強,顯然連這三所學校的畢業生都不是他們的理想人才。如果需求的人才跨到非理工領域,會再加一個學校:政大!
大企業鎖定名校畢業生
現在台灣有162所大專院校,上面提到的8所大學只占5%!另外95%大學的畢業生,要進大企業何其困難啊!所以等到大學畢業才想到立志進大企業工作,晚啦!如果一心一意想進大企業,應該聽父母師長的話,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好好唸書,一路考上名校才有可能擠進大企業。
反過來看,對於台成清交的學生而言,求職從來不是選項,因為他們有很多人根本不需要求職。
在台成清交唸到大三或碩一時,已經有大企業到學校提前綁人,先和教授談好合作專案,遴選學生參與,發給研究獎助金。每年十月研發替代役說明會、或三月校園徵才博覽會,到校參展的大企業無不極盡諂媚之功大發獎品,以籠絡人心。
我親眼看到,國內最具聲望的大企業祭出訂金20萬元,要學生承諾退伍後會到該公司任職。連大家拚了命想擠進去的A級大企業,都是這麼伺候台成清交的學生,可以想見自台成清交畢業後有多值錢,根本不必上人力銀行填履歷、找工作啊!
非名校出身,靠工作經歷出頭
非台成清交的學生可能忿忿不平,「會唸書不代表會做事……」如果這個抱怨是真實的,大企業又不是凱子,為什麼這麼迷信名校畢業生呢?
要上名校,必須在考試上領先95%的人,這表示他們的聰明與自律在一般人之上。其次,名校畢業代表有名校人脈,比如同期同學、學長學弟等,而這些人脈都會集中在大企業有決策力的中高層,大企業可以藉由這個人際網絡找人才、談合作、做研發等,這些附加價值遠高過於大企業支付的薪水,也不是其他學校畢業生能取而代之的。
難道非台成清交就進不了大企業?也未必!企業即使錄用全部162所大專院校的理工畢業生,每年仍缺額數萬人,所以其他學校學生的確有機會進入大企業。
也許剛畢業時擠不進大企業,但是如果在同一產業或同一職務累積數年的工作經驗,仍有極大機率轉進大企業任職,因為畢業之後,學校的重要性將被工作經歷取代。非名校的二十幾歲年輕人在專業上表現亮眼,還是有被延攬的可能,甚至是後來居上的黑馬。職涯路上,起跑慢不一定最後到達終點。
小公司訓練T型人才
如果立志一輩子當上班族,在企業裡為人打工,那麼去大企業吧!大企業的薪資待遇高、教育訓練完整、分工專業精細、人員素質高……這些條件都有利於培養一個二十幾歲年輕人在學習深度上發展,成為專業人士。同時,大企業的招牌響叮噹,也有利於跳槽時的薪水與頭銜談判,可以拿到較高的薪水、漂亮的頭銜。最重要的是,大企業的工作穩定,是很多人期盼的生活型態。
小公司一人當多人用,可以接觸各種職務內容,歷練多而廣。在基層時,重視專業深度,坐上主管位階,多元能力、豐富歷練則成為必備條件,即兼具深度與廣度,而小公司的員工通常會被訓練成這樣的T型人才。還有,小公司給的舞台大,隨著公司茁壯,有機會躍為核心幹部,也很吸引有志獨當一面的年輕人。
也有人志在創業,那麼在大企業待了幾年之後,最好是到小公司轉一轉,學到創業精髓,比如資金調度、開發通路、採購談判、人脈聚集,甚至是商業競爭、談判協調等,這些都是大企業很難全面學到的能力。
選擇大企業或小公司,會決定你的未來生涯發展走向,兩條路都會開花結果,只是結出來的果不同罷了。抉擇的原則,是想清楚人生想開出哪一種果。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心得] 這是一篇勸世文

[閒聊] 女生會觀察男生手上的手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