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仇富,我們仇「為富不仁」

不論年紀,學歷,職業,財富,仇「為富不仁」以及追求卓越的精神,台灣人一直都有。

作者:孟繁儒(現任職於外商、外派香港)
以下回應吳積霖「除了仇富  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一文。
作者在文中指出,現在年輕人可能因為中國崛起,或是生活中的無奈,導致失去「內在的力量」,使內心無所依靠,只好「造神」來救贖自己。作者舉在臉書上觀察到的現象佐證此論點,指出看到許多網友一面造神 - 放大柯文哲的優點,忽略缺點;另一面仇富 - 批判證嚴法師對頂新惡油一事的回應,忽略了慈濟與頂新在捐款和慈善上的貢獻。如此「造神」與「仇富」的言論,顯示年輕人失去了內在的力量,甚至是分辨大是大非的能力。
吳協理,你不是駑鈍,只是看錯重點以及問錯問題,但這沒有關係。我想跟你分享兩點,首先,現在的年輕人並不是仇富,而是仇「為富不仁」
「為富不仁」,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的定義,是「只知歛聚財物,卻不講求仁義道德」,另有解釋為「剝削者唯利是圖,心狠手毒,不顧他人死活。」
簡單講,我們仇的是「不仁」,而不是「為富」。舉個簡單的例子,不富有的鄭捷在捷運上無差別殺人,大家仇不仇他?仇。因為他像魏家一樣不顧他人死活。反過來說,張忠謀建立台積電,同時成為富人,大家仇不仇他?不仇,因為他賺錢沒有像魏家一樣不仁。因此,餵食他人黑心油,以及因獲得鉅額捐款,不批判不顧他人死活的行為,都是不仁的表現,所以我們仇。
其次,年輕人較支持柯文哲,是因為台灣年輕人-太陽花世代內在追求卓越的力量與精神。延續傳統,台灣年輕人仍舊相信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也因此,工作上,年輕人面臨超高的工時,倒退的起薪,卻不輕言罷工,一面追求小確幸,一面繼續努力;政治上,年輕人面對不知羞恥,死不認錯的政治人物,不心灰意冷,奮起反抗,露宿街頭,用行動思辯台灣的未來。
當台灣經濟,社會,與政治面臨空前的挑戰與困難,年輕人可以選擇放棄,醉生夢死,撒賴擺爛;也可以選擇努力,挺身而出,大聲疾呼想追求的價值。台灣的年輕人選擇了後者,因為我們追求卓越。
就是這個內在的力量,讓年輕人看破連勝文的手腳,我們不了解,到底吃了什麼苦中苦,讓他可以法律主修畢業進外商頂尖金融業,當上悠遊卡公司的董事長,甚至獲得國民黨提名為首都台北市長候選人;相較之下,柯文哲,儘管並非完美,卻一路以來披荊斬棘,在台灣數一數二的裡獲得一些卓越的成績,符合年輕人相信的價值。
其實,不論年紀,學歷,職業,財富,仇「為富不仁」以及追求卓越的精神,台灣人一直都有,不然台灣不會有現在的成就,讓年輕人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放眼未來,大步前進。共勉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心得] 這是一篇勸世文

[閒聊] 女生會觀察男生手上的手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