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真空管

Link: http://subtpg.tpg.gov.tw/web-life/taiwan/9510/9510-03.htm

真空管發明百週年

漫談真空管

文‧圖/陳坤志

發明大王愛迪生在 19 世紀末發明了電燈,改變人類的生活型態,對人類的貢獻至深且鉅。愛迪生在發明電燈的過程中,也差一點發明真空管,愛迪生在原來燈泡內,加入一塊金屬片,並引線到燈泡外,接上電流表時,發現指針會移動,愛迪生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會有電流通過呢?這塊金屬片並沒有和燈絲接觸呀 !怎麼電表會動呢?愛迪生的電流流通觀念跟水流觀念一樣,必需接觸才能流過去。眼前這金屬片沒有踫觸到燈絲,怎麼電流能夠流通呢?愛迪生把這情形公諸於世,當時的科學家也沒辦法解釋這現象,但事實是如此。今天我們知道在燈泡真空狀態下,熾熱的燈絲會讓電子活潑好動,當有電壓時則向一方移動。電子在當時還是完全陌生的名詞。為紀念愛迪生的這項發現,特命名為愛迪生現象。
 
這個現象後來被英國科學家弗萊明所利用,在這金屬片上施以較高的電壓,則能讓電流向同一方向移動,達到整流的目的, 1903 年弗箂明終於獲得了二極管的發明專利。所謂二極管包含發射電子的燈絲極和接受電子的屏極 ( 即愛迪生的金屬片 ) 。
1906 年美國人 Lee de .Forest 在二極管的二極之間,加入一網狀金屬,並施以極小的電壓變化,屏極則會產生較大的電流變化,當電子流可以控制變化時,就不再像二極管那麼的單純。三極管已能將電流變大或變小,可擔任放大的工作。這項發明真的太重要了,也因此人們把真空管之父的榮銜頒給了 Lee de .Forest 。
所謂真空管簡單說,內部已成真空的管子就叫真空管。因此會做燈泡的工廠即可生產真空管,因為燈泡內部即為真空。
真空管在我國也稱電子管,在日本則稱為管球,香港又稱膽,臺灣還有人暱稱真空管為球仔。
1920 年用真空管做的廣播電台與收音機,首先在美國播出,世界各地也陸陸續續的開播。聲音可以透過電波傳送,對人類是很大的震驚。 1933 年電視機發明時的震撼都遠不如收音機。
廣播事業可將資訊無遠弗屆快速的傳送對人類貢獻甚鉅,真空管產業當然更加膨勃發展。 1926 年應用真空光電管,電影也邁入有聲電影的新境界。 1939 年用真空管做的電腦也開始試驗,當年所謂電腦機器佔有一間教室的體積,而且只能做簡易的工作。很快的, 1950 年時的電腦已經縮小到接近桌子的大小。
二次大戰期間,配合戰爭的需要,真空管又有重大的進展,舉凡通訊、廣播、錄音都有明顯的進步。為配合雷達的需要,能夠發射微波的磁控管也應運而生。
1960 年代,當美國在發射人造衛星時,真空管又有更進一步的改良。當時火箭發射產生劇烈的震動,真空管內各極之間偶有碰撞造成通訊等功能失常。真空管內部結構只好加強防震工作,以適應火箭的震動,這種超強真空管外表塗以火紅色以資識別。製造成本當然比較高,為一般品的十倍價格。此種火紅色系列也成為製造品質最好的真空管。
工業用途真空管也快速的進步,像高週波加工機心臟用的高功率真空管,已縮小到長約 20 公分的體積,而且功率足夠使用。
1970 年起電晶體快速崛起,原先使用真空管的設備,逐漸被電晶體取代。各音響廠商也幾乎完全放棄真空管改用電晶體。唯一堅持真空管擔任擴音工作的只有電吉他擴音機,電吉他界感覺電晶體聲音不如真空管,因此繼續生產真空管擴音器。音響界的龍頭老大美國 Audio Research 公司,也很快的又回到真空管陣營,並且迄今死抱不放,終於成為當今真空管擴音機的龍頭老大。其他音響廠商也陸陸續續又投入真空管擴音機的行列,也因此,今天我們還能夠在音響產品上,看到真空管。
真空管的聲音到底有何魅力,又可以復活重生?一般來說,晶體機聲音容易偏薄、偏硬,真空管聲音則較豐潤、較生動。這是一般粗淺的比較,其實它們工作的型態也不一樣,電晶體是電流放大,真空管則是電壓放大,直到最後一關,才將高電壓低電流轉換為低電壓高電流以推動喇叭。而耐高壓的零件,一般來說品質要求都比較高,可能是這些高品質零件所賜,才產生比較優美的聲音。並不是只要真空管機就好聽,不好聽的真空管機比比皆是,好聽的晶體機一樣存在。因此好不好的關鍵,還是在線路設計以及製作的精良上,純靠真空管或電晶體兩項還難定論。
工業產品因為品牌或品質管制等,都會有等級之分,電晶體如此,真空管亦是如此。好等級的零件才能造出好的聲音,否則大家都一樣,因此如何挑選好品牌高品質的零件,才是真正的重點。
以真空管而言,早期歐洲國家生產的品質,較美國優異,當然也較日本優異,這是指一般性而言,有些特殊管子則不見得如此。
以音響較常用的功率管來說,出力最大的美國編號 6550 管,略遜於歐洲編號 KT88 的功率管。其他國家生產的 KT88 則又遜於美國的 6550 管。歐洲編號 KT66 、 EL34 或 6BQ5 等均如上述。
 
真空管的品質優劣已如上述,那使用壽命又如何呢?
一般使用壽命為伍仟小時,但也有一萬小時,甚至十萬小時的品種。至於壽終正寢了沒有,一般是以測管機儀器為準,但從外觀也可判斷一二。例如管子內黑的發亮的除氣物質外圍顏色褪得越多,表示壽命折損越多,至於還能不能用,則以儀器測量為準。如果泛白則表示空氣中水氣已經進入管內,此管已不再真空,必需更換。
1920 、 30 、 40 年代,真空管為最高科技產業,製作認真確實,品管嚴謹,因此品質優異,聲音當然較佳。幾乎同一廠牌同一型號的真空管都有此現象, 40 年代勝 50 , 50 勝 60 , 60 勝 70 ,幾乎已成定則,真是有趣。
臺灣在 1960 年代,為了電視機需要,投入真空管的生產, 1970 年代電晶體取代真空管,臺灣真空管也因而停產。雖然曇花一現,但位於南臺灣裡廢五金專業區則大量拆解美國報廢的電器產品,均為真空管產品,因此在臺灣拆解出為數可觀的真空管,流落臺灣各地。 1980 年後全世界真空管需求更加式微,歐美日廠幾乎完全停產。只有共產國家蘇俄、中國、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國家還在生產。
今天真空管幾乎只在音響產品上才能看得到,眼看真空管逐漸衰落,但別忘了它開啟電子大門的偉大貢獻。從真空管到電晶體,進而演變到現在的晶片,電子產業可說進步神速。如果把 20 世紀說是電子的世紀也不為過,而開啟電子世紀的真空管更是功不可沒。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閒聊] 女生會觀察男生手上的手錶嗎?

[翻譯] Nosleep-一群變態鎖定觀看YouTube的孩童

[心得] 這是一篇勸世文